日本PHD48博士团出道:搞科研太穷,不如当爱豆
PHD48
丰色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做科研不赚钱,不如出道当爱豆算了!”
在日本,有这样一群博士,真的秉着这样的思想组了一个“偶像团体”。
全员都是真Doctor不说,名字就叫PHD48,直接就和著名女团AKB48对标上了。
PHD48有自己的官网和YouTube等平台账号,团队有运营有后勤,整的跟真事儿一样(狗头)。
他们的选拔方式不比唱跳rap,而是介绍清楚自己是研究什么的,然后再在5分钟内推荐一本书。
粉丝们求互动的方式更是特别,“如果我有论文过了同行评审,是不是就可以换一张和你们的‘握手券’”?
啊这,日本人脑洞也太大了。
博士当偶像团体,这是认真的吗???
PHD48,转为博士打造的偶像团体
这个所谓的偶像团体的发起人是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员,武田紘樹(Hiroki Takeda)。
武田是名90后,2021年刚刚从东京大学物理系博士毕业,主要方向是太空物理,研究引力波什么的。
刚刚正式开始科研生涯不久的他,吐槽做这行真的好穷,不如去当爱豆。
没想到,他把这句话发到网上去后,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鸣和支持,结果就操办起来了。
他首先给这个团体起名为PHD48,但有人提醒他这样可能会侵犯AKB48的名誉权,于是他就改为了“PhD Idol project”。
随后,他在网上放出招募令,要求申请人必须是博士或者博士在读。
并且还说:
由于“偶像”的特殊性质,强烈要求大家公开自己的姓名和照片。
除了爱豆,PHD48也招工作人员,共计24名,分别负责运营、网页制作、日常事务啥的。
很快,PHD48就收到了约70份申请,工作人员方面也收到了25份。
不过,武田一看:申请人性别严重失衡啊,达到了2(男):1(女)的比例,于是又发了一张暂且只招女性的海报。
经过两轮招聘以及选拔,PHD48最终组成了一个42人的爱豆团队。
感受一下成员们的气质:
别说,有些人还真有点爱豆范儿。
网站以及各个平台的账号也都陆续搭建起来了,推特账号有快3千粉丝。
好了,问题来了。
这么一群博士,会什么的都有:地球与行星科学、核聚变、机械工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计算、公共卫生blahblahblah,唯独不会唱跳rap,怎么“出道”呢?
这就要从PHD48的成团宗旨说起了。
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传播学术研究,并非靠才艺出道。
正如官网介绍所说:
由于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不一定能对学术研究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通过传播研究人员身上存在的吸引力,让这些人产生“哦居然有这么有趣的研究员,那他们做的研究应该也很有意思吧”的想法,就可以给他们创造了解学术研究的机会。
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哪个成员特别中你意,你可能顺带着也去了解TA的研究成果。
可以说是别出心裁的想法了。
而在目前,我们确实没有看到PHD48有什么特别的活动,YouTube账号上发布的都是成员们申请时的视频录像。
另外,关于团体的名字,他也亲自给AKB48发了消息,结果AKB48同意他们使用“PHD48”。
然后就有人问了:既然联系上了,以后会不会跟AKB48来个联合活动呢?
对此,武田表示“想啥呢”:
没有这个计划。虽然我想让学术更容易接近,但我不想给任何人带来麻烦。
不过好消息是,他也说,如果后面有呼声,也不排除出个才艺节目的。
网友:平均年龄得30吧?
雅虎新闻曾对PHD48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帮助PHD48扩大了一部分知名度。
有网友看到后犹豫要不要申请加入。
有人戏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年龄的偶像团队呢:
平均年龄得30吧?
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
我保证这里的成员肯定不是为了成为爱豆才读博士的。(狗头)
当然,在这些声音之外,也有非常多人指出了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读完博士发现赚不到钱,只能通过当爱豆的方式来赚生活费和经费。这样不正常的情况在日本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有的人甚至因为无法谋生而放弃科研。这样哪行啊,日本的科研水平会越来越下降的。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法?
参考链接:
[1]http://phd-idol-project.com/
[2]https://www.youtube.com/@phdidolproject/featured
[3]https://news.yahoo.co.jp/articles/7eb27eded1dae17867b2aff2c7ec8e359dc2f2ea
[4]https://twitter.com/tomatoha831/status/1518561751985319937
- AI音乐战火升级!三路国产大军全面对决Suno2024-12-11
- o1满血版最鲜测!这¥1500花得值吗?2024-12-06
- 谷歌邀马斯克联手做AI游戏!DeepMind版Sora是个3D游戏引擎 profile-avatar2024-12-05
- 揭秘注意力机制真正起源!10年前3项研究几乎同时独立提出,背后故事细节被Karpathy晒邮件公开了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