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原始样本已送达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薄膜工艺是最后悬念
又有B站up主炼出碎片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中科院物理所、普林斯顿两篇否定性论文一出,一下子让大家对LK-99的信心大减。
不过讨论的热度不减,相关问题还挂在知乎热榜第一的位置。
刚刚,普林斯顿团队表示认可中科院的研究,并与他们的研究可互为补充。
具体来说,两篇论文都发现样品中存在Cu₂S杂质相。
普林斯顿团队做了更多的理论计算,从铜掺杂的不稳定性来否定韩国团队提出的铜-铅替代理论。
中科院团队更关注实验测量,认为LK-99的电阻率降低来自Cu₂S的相变,而且没有降到0,不算超导。
至此,不少国内外网友认为“已接近盖棺定论”,但还需要一个“棺材板”:
对韩国团队的原始样本做彻底分析。
根据已知消息,原始LK-99样本只发给了两个机构,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KENTECH表示已收到,美国威廉玛丽学院(LK-99作者金贤德所在机构)的还在运输中。
原始样本的正式分析结果,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燃鹅,世界各地复现团队还没有完全放弃,又有一些新的对磁铁有反应的碎片被炼出来……
复现进展还在涌现
先来看B站科普up主真·凤舞九天,他主要目的是录制4K高清实验过程给大家科普。
结果还真挑出一小小小小块对磁铁有反应的。与硬币对比,尺寸真的很小。
up表示,剩下没反应的样品碎片还可以在评论区抽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当当分母。
再看(原Twitter)上,一位用户名带日语但地点、机构未知的网友Max Shirokawa Aalto,第三次实验也搞出一小片对磁铁有反应的样品。
评论区里,航天工程师老哥安德鲁Andrew McCalip表示,这与他烧了8小时的第1个样本类似,第2个样本烧了16小时更像块状而不是片状。
为啥烧制时间差这么多呢,那就要说回到韩国团队的论文了。
他们介绍的制备流程中写的是加热5-20小时……总之就是不太明确。
回到国内,知乎用户@胡豆的第三次实验失败后也表示“该死心了”,3种不同配方烧出来的样本都没找到对磁铁有反应的。
胡豆认为,按韩国团队的公开工艺难以复现,中科院物理所的论文也给出了理论否定,个人的实验会告一段落。
不过还是期待韩国金教授的反击。
那么最后再来看看,韩国团队方面有什么新消息。
韩国团队原始样本怎么样了?
收到样本的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接受了韩国《数字时报》采访。
他们大约一个月前收到原始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收到样品晶体结构与论文中呈现的相同。
不过研究人员表示,“到底是否是超导体是学术界要管的事情,我们只对这种新材料的电学特性感兴趣”。
他们认为,这种新材料即使不是超导也有很多应用,“这些材料非常便宜,并且在室温下电阻非常低”。
而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也就是LK-99论文作者金贤德(Hyun-Tak Kim)所在的机构,此前表示材料还在运输中,预计8月内抵达。
也有网友根据这个消息产生质疑,难道说金教授之前没拿到过材料,仅凭数据就给LK-99背书了?
最后还有一个悬念,就是韩国团队在4月份的韩语论文中,展示“0电阻率”测试时使用了薄膜工艺制备的LK-99。
薄膜工艺能否带来新的希望?目前寄出的原始样品指块状晶体还是薄膜?
这些都还未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制备薄膜需要的气相沉积等技术,成本上就比目前的“炼丹”烧炉子高多了。
参考链接:
[1]真·凤舞九天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h4y1F7X5/
[2]Max Shirokawa Aalto视频
https://twitter.com/shir0kawa/status/1689027704664870915
[3]知乎胡豆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850973/answer/3139213408
[4]韩语原始论文:
http://journal.kci.go.kr/jkcgct/archive/articleView?artiId=ART002955269
[5]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采访
https://www.dt.co.kr/contents.html?article_no=2023080802109931650002
[6]普林斯顿团队回应
https://twitter.com/SchoopLab/status/1689276087556001793
- 视觉模型底座超越OpenAI,格灵深瞳开启多模态落地的Scaling Law2024-09-09
- AMD放弃旗舰游戏显卡,专注AI,新统一架构挑战英伟达CUDA生态2024-09-10
- 第一批“AI原住民”小学生,正在用大模型搞开发2024-09-04
- AIGC的风口上,中国企业如何提升出海胜算?|出海大咖说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