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用游戏教海淀学生机器学习?北师大评测:计算思维提升超80%
中关村三小都在用
衡宇 明敏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这所海淀知名小学,搞AI启蒙的画风是这样的:
学生跟随动画故事到达未来世界月面都市,帮助喜羊羊、企鹅小Q等主角解决城市危机。
全程不需要上机操作,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助解决剧情中隐藏的一个又一个趣味任务,潜移默化理解机器学习原理——怎么给AI数据打标签,AI如何分类、识别数据。
可能有人要问,这种方式能有效吗?
课程研发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曾用小规模教育实验方式测试效果,最后评估得出:
体验过后,学生计算思维整体均值提升83.9%,并对编程和AI产生了较高兴趣。
近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启蒙现状调查报告》指出,接触过人工智能和编程的孩子,在创造力、计算思维等能力方面表现更好。
果然还是得看顶尖小学啊!
其实,中关村三小这堂创新课是基于一个公益小程序的延展变形:腾讯“AI编程第一课”。
这个小程序能否帮更多城市甚至乡村的孩子,启蒙AI和编程?
量子位进行了上手实测。
实测体验在此
“AI编程第一课”小程序,构建了一个动画世界。
在主人公企鹅小Q前往“梦想城”追梦、飞向“月球都市”解决城市危机的两个故事中,引导小朋友一步步帮小Q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其中初步理解编程和AI知识。
小程序主要涉及“编程启蒙”和“AI启蒙”两个版块:
“编程启蒙”侧重培养计算思维和人机互助意识。
编程基础结构等知识概念被隐藏在故事情节中。比如,如何帮小Q和它的机器人朋友小9设计路线图,在复杂城市地图中找到清洁能源,顺利运行汽车?
青少年手动拖动“前进一步”、“向左转”、“向右转”几个积木块,就能设计行驶路线。
小程序会直接根据小朋友设计的路线启动运行,即使路线设计错误。这样能让青少年更直观地判断分析问题,做出相应调整。
循环结构的编程知识同样被隐藏在游戏互动中,让青少年了解如何能提升效率。
当下,GitHub Copilot等AI编程工具辅助人类写代码,已成为最新兴的一类人机协作。
“AI编程第一课”也设置了虚拟人机对话环境,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类可以借助AI解决问题。比如,人类只用准确描述需求,就可以让AI助手来编写程序。
进而利用“为小汽车编写自动避障算法”的剧情任务,引导青少年向AI描述目标和需求。
在“编程启蒙”章节的最后,青少年还能创作自己的编程小作品,让机器人小9跳舞。
这属实是另一种画风的巩固知识了。
“AI启蒙”版块,则设置了月球探险的故事,核心是引导青少年训练AI,从而理解机器学习原理。
AI特征学习、AI输入-计算-输出等知识,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
比如,AI特征学习“打标签”这一技术过程,被设置成让青少年教机器人学会识别目标物体来理解。
模型的输入、计算、输出三步原理,则被隐藏在种菜解决粮食危机的故事情节中。
孩子们需要选择出合适的条件,让计算结果达到标准,才能输出模型。这让孩子们对“构建AI模型”有了初步认识。
做任务初步了解人工智能原理和应用后,孩子们还能尝鲜时下流行的AI作画和AI作曲。
选择对应风格,即可“以图识图”得到一张画作。
或者是画一条曲线,让AI识别线稿后,生成音乐。
利用腾讯天琴实验室的“琴乐”一站式音乐制作、“MUSEAI作画”视觉生成等技术,实现的AI作画作曲,能结合大多孩子们对音乐画画的天然爱好,激发他们体验、探索AI的兴趣。
这个小程序甚至细节到,它的主题曲都是完全由AI创作的!
包括谱曲、编曲、混音,甚至演唱者也是虚拟人。这应该是国内首支AI原创的歌曲,也是利用QQ音乐AI技术实现。
另外,依托自研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腾讯扣叮为“AI编程第一课”打造高拟真学习场景与丰富的交互学习功能。在“纯境”“梦想城”等章节中,课程结合动态场景渲染等游戏技术,让孩子们在更拟真的环境中,运用AI与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在高精度实时渲染、高仿真物理规律模拟等游戏技术支持下,孩子们可体验高仿真模拟机器人编程、搭建与运行过程。
小程序全部体验完需要1小时左右,每个章节大约20分钟,结束后系统会提醒孩子们,该休息眼睛了。
这种“玩中学”的启蒙形式,已经被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等四部门联合推荐,甚至走进小学课堂。
我们找到腾讯幕后团队,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思考和行动。
为什么要在“玩”中进行AI启蒙?
“AI编程第一课”与非营利组织code.org发起的项目Hour of Code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让学生在1小时“玩中学”的过程完成与编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非提升少儿具体的编程技能。
腾讯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做学术指导单位,组团全球多所顶尖高校的专家一同参研,拍板定下通过“玩中学”,为零基础青少年启蒙AI编程。
用香港大学教授王敏红的话来说,“玩”是一种可感知、可触摸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与人工智能协作解决问题,“值得推广”。
在“玩中学”理念下,参研专家团队为“AI编程第一课”提供了清晰的底层逻辑。
先说内容设计的科学性。
尽早接触AI和编程,在国内外都是大势所趋。但要想达到更好效果,应该优先考虑孩子的兴趣所在和接受能力。
“AI编程第一课”,就是通过给定趣味情景思考任务,先“玩”,循序渐进让孩子学会拆解并解决问题,将“学”的结果置于其中,达到启蒙目的。
参研专家团队层层把关,让其中每一个互动体验、每一个词汇概念在学术层面都立得稳,同时兼顾平衡了孩子的兴趣点。
一个简单例子,项目负责人凌琪斌提到,机器人小9这一角色,是根据专家建议特意增设的。
小Q和机器人小9在探险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帮助,强化这样一个角色,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理解“人机协同”的概念。
其次,就是让人大附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点赞的特色和优势:沉浸式、游戏化、大IP带入。
“沉浸式”和“游戏化”带来的是趣味情景化的主动性学习,“大IP带入”则指向喜羊羊、灰太狼等经典角色的吸引力和陪伴。
“AI编程第一课”全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抽象的概念,让孩子更易理解和接受,并始终积极参与其中。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判断孩子通过1小时体验,有没有被启蒙?
北师大根据计算机教学学术理念,设计了让效果可评估、可量化的标准,供老师和家长参考。评估标准涉及4个维度:计算思维的基本能力、问题的基本解决能力、编程与数字基本素养、人工智能基本素养。
至于为什么要助推AI编程启蒙,项目组给出了自己的考量。
ChatGPT爆火后,家长对AI和编程教育有了更高关注度。
凌琪斌介绍,腾讯一直在关注青少年编程公益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希望可以联合专业、顶尖学术机构,让家长能拥有一个可信赖的家庭启蒙助手,帮助孩子初步认识AI和编程,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
“纯公益、不卖课”
今年,ChatGPT高潮让世界相信,下一个时代属于AI。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掌握AI,就成为全社会的新命题。
但是结合现状看,我国青少年编程和AI启蒙还停留在很早期的阶段。还有以下几点不足:
- 普及不够全面
- 地区差异大
- 校内课程仍需提升
《中国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启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信息科技老师和家长,普遍认同“未来掌握编程和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极为重要”,但超半数青少年尚未接触过相关知识。
学习过编程课的,大部分首次接触编程都是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其中一二线城市家庭中子女接受过编程教育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AI编程第一课”是腾讯解答时代命题的一次尝试。
从自身定位出发,腾讯用技术打造了小程序这种人人可体验的平台,让AI编程启蒙更快速、便捷走向全国青少年。
学校教育当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当下,相关政策不断在推动校内外资源充分整合,鼓励社会力量为青少年提供更优质的科学教育。
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指导下,腾讯定制了“AI编程第一课”校园版,将走进全国各地小学,成为大多数青少年AI编程第一堂课。
昨天中关村三小的创意课堂,是进校第一站。9月内,还将在北上广深、南京、成都等一二线城市中20多所学校落地试点。
“从10月起,‘AI编程第一课’就会陆续走进陕西、湖北、江西、重庆等省市地区乡村中小学,帮助教育资源相对欠缺地区的青少年接触AI编程。”凌淇斌介绍项目计划时难掩兴奋。
考虑到部分地区硬件设备有限,鹅厂特意设计了“无屏教学”模式的AI启蒙课,也就是开篇中关村三小师生体验的互动课堂。
中关村三小课程部副主任郝石佩在课后反馈,不插电的互动课程,是新课标的重要方向,也完全调动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腾讯也会为各省市地区小学教师开展线上培训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教学。
“AI编程第一课”正式发布前,腾讯曾定向邀请一些乡村的小朋友进行体验。
一位一年级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课后感受:
我还不太会操作电脑,但是觉得动画片很有意思。
正是这种“有意思”,让电脑操作尚不熟练的孩子,越过壁垒,和AI、编程有了直接触碰。
老话“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在当下新时代语境中,就应该是“学AI、编程要从娃娃抓起”。
怎么抓起?
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就像凌琪斌期待的,为全国各个地区的更多孩子种下AI和编程的兴趣种子,生根发芽,与AI时代快乐共处。
- 清华系公司联合,单4090让安全大模型进入千亿时代|长亭x趋境2024-09-12
- 给我一张脸,视频背景随你换,林黛玉都被清华理工男玩废了|免费开放2024-09-11
- MiniMax不藏了,大秀视频/语音/文本全模态模型家族,“每天与世界交互30亿次”2024-09-03
- 再融近5亿!清华系AI创业新势力,成最吸金“算力运营商”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