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勇闯科研无人区

杨净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刚拿到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及创始团队1亿美金捐赠的浙江大学,究竟会怎么花?

拿来盖新楼、建学院,还是作为奖学金发放?

不,这钱是正儿八经搞科研,用来资助项目的。

放在“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繁星科学基金”下,专门用来推动前沿科技研究。

主要在这几个大的方向:

计算+生物医疗、计算+农业食品、先进计算。

例如,将一个普普通通的西红柿,做成“保健品”,一口下去,什么维生素都有: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又或者,利用AI技术捕捉癌症新生抗原,未来或许就能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来免疫癌症。

还可以根据脑认知调控,来治疗抑郁症,减轻自身焦虑、集中精力。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所以,他们是为了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1亿美元用来干这些

目前,首批4个项目已经确定:

超大规模实时图推理机研究、重大脑认知障碍的闭环调控、肿瘤免疫新抗原研究、细胞培养人造鱼肉研究。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说白话就是,一些涉及脑认知、人造鱼肉、肿瘤免疫等方向的前沿研究。

那么,这些接受1亿美元资助的研究,具体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比如人造鱼肉

顾名思义,就是将鱼的干细胞,培养成对应的肌肉细胞,再在“细胞工厂”中,将其培育成可食用肉。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这项技术的意义不用多说。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动物蛋白资源补充,都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不同于一般的人造肉。

(ps:你以为就是肯德基的人造肉汉堡么?)

由于海洋鱼种类多、肌肉组成非常复杂,要想真正还原鱼肉的风味,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来自浙大的学者们,竟然还想从细胞开始培养鱼肉?

这项技术,需要将鱼类干细胞培养成不同的细胞,并组合制造成以假乱真的鱼肉碎、肉片,想想都觉得难。

如果能培养出合适的人造鱼肉,我们就能吃上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价格比现在更低廉的肉制品了。(简直是吃肉星人福音)

不开玩笑,浙大这次是认真的。

中科院院士、浙大校长吴朝晖,亲自担任繁星科学基金理事会理事长。

首期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教授担任,专家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朝晖教授,以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ichael Levitt等。

评审专家们,几乎是清一色的院士、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具体如何评定?

首先,聚焦那三个“计算+”的研究方向公开征集项目。

学术委员会将从至少4个方向,对项目进行审批,包括科学价值、创新性、社会影响、研究方案可行性等。

最终立项后,每个项目还需要预设节点,因为繁星科学基金,将定期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以决定下一阶段是否继续资助。

当然,还要进行终期评审和验收。

看来并不会一次性给经费哟~还是要踏踏实实搞科研滴!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周如鸿表示:

此次繁星科学基金的设立,是浙江大学联合繁星公益基金投身前沿科技创新的实践,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守正创新、探索未来的良好示例。

既然1亿美元用来做什么已经了解,那么又是为何全是“计算+”这个方向?

为什么都和“计算+”有关?

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答案,其实只是4.398万亿个参数而已。

在参数量达到1750亿的大语言模型GPT-3出现后,图灵奖得主、神经网络之父Geoffrey Hinton这般感慨。

或许有点夸张的意味,但无可否认,在科技成果涌现的背后,大部分基础科学领域,仍然离不开计算机的发展。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蛋白质折叠、虚拟现实、量子计算……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一方面原因,是计算机算力已经成为基础科研、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

GPT-3的出现,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GPT-3的参数量,达到千亿级别,规模已经接近人类神经元的数量。要知道,GPT-2也只有15亿个参数而已。

训练这样一个GPT-3模型,需要“355个GPU年”(一块GPU运行355年的运算量),光是训练费用就高达460万美元。

用数据堆叠出来的GPT-3,在文本预测上的效果,远非其他模型改改算法、训练方式就能企及。

如今,颠覆性研究、科学突破大量出现,换做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就连疫情,也无法阻挡科学思想火花的迸发。

尤其是在计算+生命科学方向上,进展速度更是势不可当。

比如,OpenAI的最新模型CLIP,在利用4亿张图像训练后,出现了与人脑极为相似的工作方式,极大地推动了脑科学和AI方向的研究进展。

而谷歌的AlphaFold 2,还成功解决了蛋白质折叠的问题,相当于突破了生物学50年的重大难题。

另一方面,在“计算+”应用在前沿研究中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更是肉眼可见。

以医药研发领域为例。

Nature报道,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约为26亿美元,从靶点筛选、临床试验到注册审批,整个流程大约要历时10年、甚至更久。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但能成功上市的新药,却只有不到十分之一。

在这期间,光是研究开发的阶段,就要花掉2~10年。

不过,智能化技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如果能利用AI完成药物筛选,对于新药研发的加速,将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罗氏、辉瑞、诺华、默沙东、葛兰素史克、强生等著名制药企业,更是纷纷瞄准了这一领域。

例如,罗氏曾与AI医疗公司Owkin合作,加快药物发现、开发和试验速度;罗氏旗下公司基因泰克,则与AI新药发现公司Reverie Labs合作,利用后者的平台对激酶抑制剂进行虚拟筛选,推进药物发现。

辉瑞则与Insilicon合作,利用其AI药物靶点发现平台Pandomics,为许多疾病潜在治疗靶点的开发,寻找真实的世界证据。

此外,诺华强生与BenevolentAI、默沙东与AI药物研发公司Numerate、葛兰素史克与Insilico Medicine的合作,也都是将AI用于药物发现,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而繁星科学基金,聚焦于通过“计算机+”的这种方式,能够实实在在降低在生命科学、农业、食品上的研究成本。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这1亿美元,用在了刀刃上,十分到位。

繁星科学基金,是时候了

去年7月,为了完成数年前的一个Flag,黄峥及创始团队成立“繁星公益基金”。

黄峥在致全员信里说:

我将在IPO后,捐出拥有的2.3%股份成立私人慈善基金,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如今,黄峥正式卸任拼多多董事长,繁星公益基金也捐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款项。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繁星公益基金向浙大捐赠成立的繁星科学基金,其实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这个时代,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比以往更容易实现。

然后是地利,在国内顶尖学府——浙江大学搞研究,校长挂帅,学术天团领衔。

而最后的人和,就是这次的造梦者——黄峥。

“繁星”一词,有这么一个缘起。

某个夏夜,黄峥散步的时候,仰头看到夜空里的漫天繁星。

他忽然想起梵·高的一句话: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但我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但究其根本,黄峥对前沿领域的关注,或许与他一直钦佩的一个人有关:本杰明·富兰克林

这个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不仅由于政治贡献杰出,出现在美元钞票上,还因为学术研究创新,又出现在我们的中学物理课本里——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能同时在多个领域做到如此成绩,离不开他对基础科学的痴迷。

这样来看,似乎也就能理解,为何同样对科学痴迷的黄峥,在四十不惑之际,会转身奔赴星辰大海。

而只留下一句:

成不了科学家,但也许有机会成为未来(伟大)的科学家的助理,那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

怎么回事?

这难道是当代企业家不言明的默契么?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前段时间,重夺世界首富的贝佐斯,辞任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CEO,选择回归星辰大海,致力于Day 1基金、贝佐斯地球基金和蓝色起源计划。

贝索斯在退休的公开信中坦言:

我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精力充沛,而这与退休无关。我认为它们可以产生巨大影响力,并对此坚信不疑。

同样,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选择退休的原因之一,同样是对技术的痴迷。

拉里·佩奇喜欢琢磨飞行器和无人驾驶汽车。而谢尔盖·布林,则更愿意埋头打造谷歌神秘研发部门Google X,还投资了货运飞艇。

这些研究,在当年同样都还只是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场景。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择,黄峥也并非只为自己考量:

如果要确保10年后的高速高质量发展,那么有些探索现在已经是正当其时了。我作为拼多多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

事实上,一部分研究方向,也确实能反向推动拼多多的农业创新。

例如,利用AI、高性能计算技术,与生物分子学、土壤科学等前沿农业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媲美保健品的初级农产品。

这项研究,能够针对慢性病患者、以及老人儿童的特殊营养需求,来提升蔬果谷物中的某些营养物质、并降低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人们在吃得更健康的同时,相应农作物的利润也能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繁星科学基金是否真能造出与其名相匹的研究成果?

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肩负起推动基础科研的责任。

有在内部设立研究院的。

比如,我们熟知的IBM研究院、微软研究院、Google X实验室。

这些企业,都是在用自己商业回报带来的收入,勇闯科研“无人区”

这家刚拿了1亿美元的基金会,要证明“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如今,又一个企业,以不太常规的方式“加入群聊”。

基础科研领域,需要更多这样的信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