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作为样板间和试点探索,成功落地之后,还会在更多地区和场景,实现复制和落地。

这样的城市和社区出行方式,够不够未来?

出了机场,一辆手机App约好的Robotaxi缓缓驶来,站点停靠、接上乘客,然后自动驾驶开往目的地。

下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想要在酒店、景区慢节奏兜兜风看看风景,可以登上太空舱造型、全透明外观的自动驾驶小巴,车上有座有桌,可以喝着咖啡乐山乐水。

最后回到干净整洁的社区工作、学习和休息——街道清扫工作,也都是无人清扫车完成的,顺便还会按照防疫要求高效展开环境消杀。

甚至还有无人售卖车“走街串巷”,只要你有需求,就能快速买到饮料、零食和各种商品。

但这样的“未来”,现在已来。

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因为就在海南博鳌,就在今年博鳌论坛期间,是所有嘉宾见证和体验的现实和日常。

而且博鳌的一系列落地,还有更加令人欣喜的意义——

作为样板间和试点探索,成功落地之后,还会在更多地区和场景,实现复制和落地。

至少背后的项目参与方,都准备好了。

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样板间的大名全称:博鳌东屿岛车联网项目

海南省省工信厅牵头,会同琼海市人民政府、海南省公安厅、海南省交通运输厅、海南省外办等14个单位组成工作专班,由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主体单位,联动中国联通、宇通客车、文远知行等企业共同打造。

在这个项目中,实现了多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的一体化应用:

  •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
  • Robo-minibus自动驾驶小巴。
  • 无人驾驶清扫车、零售车。

结合各自场景,实现自动驾驶落地。从博鳌机场到东屿岛园区,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巴士、智慧公交站台……各种车辆24小时贴心服务,高效安全、演绎了未来社区出行的生动场景。

比如Robotaxi,覆盖机场到市区的游客中心,整个路线单程13公里,都是开放道路,用4台Robotaxi实现24小时待命服务,最高车速60公里/小时,20分钟完成单程。

接着是衔接Robotaxi的自动驾驶小巴——没有方向盘和刹车踏板的无人小巴“小宇”,在游客中心、东屿岛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金海岸大酒店4个站点实现无人摆渡,线路全长4公里,可饱览东屿岛海岛风光。

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驾驶小巴的路线上,还会穿越1公里的海底隧道。这也是自动驾驶小巴落地中,首次接受隧道的挑战——之前小巴落地更多在封闭和半封闭园区,少有隧道这样的特殊场景,而众所周知的是,隧道内会有网络信号差、定位难等挑战,

而最后,在这个社区落地的场景中,还有无人清扫车、无人零售车等提供精细化服务。

总之,在博鳌东屿岛,自动驾驶已经实现了常态化、规模化落地和应用。

并且背后,还摸索出了一整套配套支撑方案:

除了车辆,还有5G网络——24个5G站点,实现全域覆盖5G+C-V2X网络支持。

同时在运营层面,还有车联网云控中心+远程驾驶系统,实现车、路、云一体化运营,管理者可以全方位实时监测车辆及交通要素,紧急情况下,还能实现远程接管,全面确保车辆运营安全。

这也是博鳌东屿岛车联网项目,最为重要的意义——样板间意义。

方案完整,路径清晰,运营和管理也都实现了端到端。

换句话说,可以在更多地方实现复制和落地。

而这也与“样板间”初心一致。

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博鳌自动驾驶样板间如何打造?

“从一开始的要求就是:可落地、可复制,可运营。”

主导了该项目的海南省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干可,回答说。

事情缘起在2019年博鳌论坛,当时自动驾驶作为新事物,在盛会期间展开了试乘、试驾体验,包括宇通、百度、东风、蔚来等企业自动驾驶车辆参与示范演示。

也正因为论坛期间的关注度,让海南当地下定决心,探索规模化落地和应用之道。

任务明确后,还被规定了时间:三年

干可回忆,三年听起来不算短,但当时基本都是demo演示的自动驾驶现状中,要实现常态化运营落地,堪称时间紧、任务重。

于是项目组立刻前往北京、广州等多地,找到有自动驾驶试运营和落地的项目学习经验。

但学习一圈之后,发现诸多头部方案,实际不能实际使用,还得结合海南和博鳌的特殊性。

博鳌落地面临怎样的特殊性?

首先是目标落地场景,区域和规模都不再是试乘试驾的单线路段,扩大了好几倍,并且包含了开放道路路况,以及机场、隧道和景区等不同区域场景。

其次是海南的自然环境。高温、高湿、高盐、极端天气,对自动驾驶落地提出了额外挑战,比如关键传感器的稳定性。

而让干可最头疼的技术挑战,莫过于项目建设中的1.2公里隧道

众所周知,隧道会带来GPS信号弱或丢失的问题,而他们在隧道路段的规划又是由小巴完成——这是业内没有人做到过的。

但正因为面临这样特殊的挑战,也让博鳌项目创造了不少全球首次、业内首次。

比如无人小巴的1.2公里隧道穿行。在反复探索和技术求解后,项目组最终用5G+激光雷达+视觉的综合方案,完美解决了GPS信号挑战。

所以如果把博鳌项目的三年落地经验进行总结,干可的复盘是什么?

可以归纳为三点。

首先是场景分解和规划。随着自动驾驶各方面的愈加成熟,可以结合不同场景来部署不同的“新物种”,比如在博鳌项目中,他们就制定了开放道路用Robotaxi、半封闭景区场景用无人小巴,清扫消杀用低速无人车的方案,相互配合,一体化运营和管理。

其次是重视路侧的基建。聪明的车固然是必备选项,但配合智慧的路,能让自动驾驶落地更加安全、舒适。但涉及路侧的建设,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值得重视。实际上本次项目落地中,路侧基建花费了最多的时间。

最后是全局思维,车路云一体化全盘考虑,既要考虑车端的乘客实际体验,还要从日常运营和管理来打造系统。

干可还强调,正是因为全局思维、车路云一体化的理念,让博鳌项目真正具备了快速迁移、复制的能力。

所以如果把博鳌样板间复制到其他地方,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干可透露,刨去系统升级,其实2、3个月也就够了。

也就意味着,如果类似博鳌一样的旅游城市或地区,希望落地自动驾驶一体化方案落地,一个季度就能实现。

当然,这种速度背后,也与“供应链”的成熟密不可分。

比如在这次落地中,宇通和文远知行就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对组合也正在以主机厂+技术提供方的方式,实现自动驾驶产品的端到端供应。

自动驾驶小巴小宇,就是最典型体现。

博鳌的自动驾驶样板间

这是由宇通客车和文远知行联合研发的自动驾驶新物种,采用太空舱造型,前装量产,去掉了方向盘、刹车踏板等,真正把车内变成了一个舒适、开阔、科技感满满的移动空间,不仅成为了世界首款获得德国红点奖的自动驾驶车型,也是行业首款支持无安全员运行的自动驾驶巴士。

宇通客车自动驾驶产品管理部部长任永利就说,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的推广落地,其实已经摸索出了成熟可靠的方案。

一方面是车,准前装和前装量产的车型,从Robotaxi到小巴到消杀清扫车,都是成熟的产品形态了。

另一方面是路,路侧设备和方案加持,可以让车路协同为自动驾驶落地护航。

最后是云端系统,能够自动化调度自动驾驶车辆。

而且最重要的是,车路云都是可以一体化、端到端交付的。

那自动驾驶的落地,现在还缺什么呢?

任永利认为,主要还是技术进一步成熟和政策支持。政策支持,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甚至正式运营需要相应的许可和法规支持。至于成本,任永利表示在当前不是最障碍的,因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还在初期,对成本暂时要求还没那么苛刻。当然,这也与能够提供端到端方案的供应商稀缺有关,自动驾驶仍然是一项技术门槛很高的黑科技。但任永利认为,自动驾驶落地带来的效益,无论是城市地区形象,还是以后节省的实际运营成本,都将是非常直接的。所以他也建议,或许效仿新能源补贴和政策扶持,会加快自动驾驶的更大规模落地,让博鳌的样板房,更快、更多、更大规模出现在中国的更多地方。

— 完 —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