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首款纯电轿车来了!平替燃油迈腾帕萨特,在中国率先开售
OTA能力,新车一定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大众纯电新车ID. AERO发布:
与现行ID系列同样出自MEB平台,也是大众首款纯电轿车。
大众对这款车的定位,是所有ID系列电动车的旗舰,平替现有的B级燃油车,也就是迈腾、帕萨特这个级别。
所以配置、价格、定位,肯定高于现款ID.4、ID.3系列,有可能和ID.6持平(23-33万)。
2023年下半年上市,而且中国市场领先全球首发,算是选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地狱模式」开局。
另外,在新车ID. AERO上,大众不同于以往ID系列,首次把智能化标签着重强调,还特意发布了智能化品牌“IQ.科技”。
所以同是MEB平台,ID. AERO智能化到底有啥不同的亮点?
大众ID. AERO是一辆什么样的车?
大众展出的,其实仍是一辆概念车,不过从ID系列前作来看,概念车已经和最终量产状态极其接近。
整车设计上,车头保持ID家族风格,车身却更像CC,大溜背造型。
整车尺寸4975/1897/1528mm,轴距2966mm,大于迈腾。应该能推断ID. AERO的轴距和车内纵向空间都会比迈腾更大一些。
这也是纯电平台的天生优势。
所以这里也能看出为何马斯克对大众汽车的转型持肯定赞赏态度:同是替代燃油车,大众从0正向研发了专用的纯电平台,而BBA还在用同级油改电玩文字游戏。
ID. AERO使用的MEB平台,是大众向新能源、智能汽车转型的重要支柱,也是至少未来5年内大众纯电车型的基础。
所以要看ID. AERO的智能化、电动化能力上限,就要从MEB的特性说起。
MEB,给了ID系列什么样的能力?
结构层面来看,MEB与传统燃油车平台相比,去除了传统燃油车底盘需要的横向设计、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布局,将电池以及电机融入底盘架构,采取平板式电池模组布置于车轴两侧,前桥与后桥之间。
空间层面,MEB可实现车内空间的大幅度提升,具备短前后悬、无中央地台、 驾驶席和后排乘坐空间更大等优势。
性能层面,MEB平台车型百公里加速度可在6秒以内,可实现接近50:50的重量分配,从而使得车辆的动态性能提升。
这些特性都是关于“电”,以及整车结构的部分,对于大众面向全球市场,和其他老牌车企竞争来说,已经绰绰有余了。
但对于如今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来说,竞争力的确称不上强。
而与之前的同为MEB平台的ID系列不同,这次ID. AERO,大众着重强调了智能化,那么这又是从何而来?
MEB本质是一个给智能化功能提供支持的电子电气架构,即将汽车里的各类型传感器、中央处理器、线束拓扑、 电子电气分配系统和软硬件系统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车辆的配置、功能、运 算、动力和能力的分配。
而MEB的优势,则是将传统汽车上分散式的架构,取代以域控制架构,一般是智驾、智舱、控制这三个大域。
而具体的软件算法,和用户体验,大众可以选择采购,也可以自研。
新车ID. AERO和之前ID系列最大的不同也在于,大众首次明确了智能汽车的定义和必要配置。
ID. AERO ,拿什么撑起“大众智能车”?
与ID. AERO一同发布的,是大众全新技术品牌大众IQ.科技。
分为8个部分,也是大众认为一辆智能汽车应具备的要素。
但细看之后发现,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很令人“不解”的东西。
智能导视,宣传片里解释的很清楚,就是抬头显示HUD。
灯光精灵,指的是车内氛围灯,增添了自定义功能。
灵眸矩阵,指的是能根据充电、行驶状态改变显示、投射方式的LED灯阵。
所谓“360全景”,你按字面意思理解完全没错,真的就是如今10万元国产车都标配的环视影像,大众还特意拿出停车场景展示一番:
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基本配置,大众把它们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相提并论,认为是智能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关键要素。
实在是没抓住智能汽车本质,显得和中国友商脱节太大。
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背后的核心算力、算法、OTA能力、底层架构这些最能凸显大众技术和竞争力的点,也是目前行业公认检验智能化实力的硬指标,大众这次却一句都没提。
大众真的没有吗?
其实不是。至少在海外,ID系列已经具备成熟的OTA能力,频率甚至超过特斯拉。
而在国内,大众也单独成立软件子公司,把智能化软件系统研发摆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大众的转型,总有一种“薛定谔的智能化”既视感,有时展现出无比坚决的态度,和远超对手进展速度,连马斯克都点赞;有的时候又表现得像个懵懵懂懂的智能汽车萌新,就像这次一样。
ID. AERO,进展到哪一步了?
2023年下半年上市,中国市场首发。
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分别生产,销售渠道依然利用大众高度成熟的4S店网络。
大众定位很清楚,逐步取代B级燃油车帕萨特、迈腾。
同样也是大众纯电ID系列中的旗舰车型。
所以配置、价格、定位,肯定高于现款ID.4、ID.3系列,有可能和ID.6持平(23-33万)。
从尺寸、设计上来看,取代帕萨特、迈腾的基础应该是有了。
平稳、成熟,一丝不苟,中规中矩,还自带商务气息,是中国群众熟悉的大众味,至少能吸引一波大众老车主和忠实粉。
不过ID. AERO本质上还是无法忽视“电动车”属性,也无法避免中国用户从“智能化”的角度把它和竞品比较。
之前的ID系列,在海外尤其欧洲市场异常火爆,销量超过特斯拉。
但在中国市场却遇冷。
刚刚过去的5月,大众在华电动车销量11000多,看似好像不错,但这是南北大众两家独立车企全力推广,全国数千家门店同时卖车的结果。
它的对手,大部分是没有国企托底,没有品牌溢价,全国门店最多不过几百家的新势力。
所以大众ID系列在中国,肯定不能算失败,但也远远算不上成功。
至于原因,智能车参考的读者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光智能化体验差,还迟迟不给升级…
不过新车ID. AERO的中国版本,还是值得期待的。
比如很有可能采用大众中国软件子公司本土团队研发的智能驾驶和智能交互。
另外,ID系列老车主苦等不来的OTA能力,2023年再不给,怎么都有点说不过去了。
具体实力如何,现在还是个迷,也许大众能一鸣惊人,真正从“电动”转向“智能”。
最后,大众的纯电ID车型,登陆中国也1年多了,它是你考虑的购车选项之一吗?或者ID. AERO满足哪些配置,你才会考虑?
- 每天花掉1个亿,王传福硬砸智能驾驶2024-09-06
- 80后女生上位长城CTO,魏建军亲自官宣2024-09-04
- 小米汽车越火爆,极越越怀才不遇2024-08-25
- 30万!长城首款端到端智驾车型上市,魏建军:就是第一,没有梯队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