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战略会曝光:一定要避开华为
华为的“遥遥领先”,李想给予最高等级评价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华为的“遥遥领先”,李想和理想给予了最高等级评价。
在理想最新曝光的内部战略会议上,理想最高层得出的共识很明确:
“华为太强,一定要避开!”
“未来五年卖不到300万,会死。”
“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
实际上,理想这波多少有点居安思危了,毕竟月交付4万的理想汽车,此时正风头无两,如此忧虑之思,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凡尔赛。
然而,如果完整了解智能汽车江湖正在发生的汹涌暗潮,又或许不会认为理想之思是杞人忧天。
一切的一切,可以从理想内部战略会更多曝光内容中管窥。
理想战略会,有哪些核心信息?
外界最关注的,是理想应对华为的方法。
据36氪报道,理想管理层达成共识,销售端“短期避开华为锋芒”。
对于进入理想门店的潜在顾客,如果有人问及问界M7,销售统一回答“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产品”。
稳住用户的策略,是在产品定位概念上区分现在热卖的L8、L7和短期热度更高的问界M7,不把它们当做竞品。
而在公司内部 ,据说管理层在内部会议上,已经修改了“强劲对手”的排名,华为超过比亚迪、特斯拉,“荣升”到第一位。
公司管理层有意传递信号,“让此前一些不理解华为、不重视华为的人,紧张起来”。
此外,理想战略会传递的第二点重要信息是转型洗牌中的市场份额争夺。
理想认为,到2028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可达90%,如果只能剩下四五家车企,华为、比亚迪、特斯拉都会在其中。
理想要想留在牌桌上,则“必须在2028年卖出超过300万辆车”。这比之前定的目标,整整翻了一番。
而理想整体产品SOP计划据爆料也已经做到2027年。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点是2026年,全新一代技术平台会推出,将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
理想战略会第三点核心内容,则是加大对智能化的投入力度。
理想从去年年中开始明确全力投入智能化研发,智能车参考曾经详细介绍过相关的计划和进展。
但据说李想本人在战略会上做了反思:“全力投入晚了半年,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
李想认为“晚了半年”,大概指的是理想自研城市NOA落地进展不及预期。今年年初曾说年内落地百城,但最近的公开表态,改成了率先落地挑战较为简单的通勤NOA。
与之相对的是华为,今年通过在阿维塔、问界等车型上量产交付高阶智驾系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据说理想目前追赶智能化的第一个手段,是扩大团队规模,以及组建更大的测试车队,像华为一样“用足够多的工程人员,把城市跑得足够透。”
总结理想汽车战略会已经透露出的信息,是华为对理想乃至整个行业传递的压力,已经很明显,并且是全方位的。
理想战略会上,甚至明确把要花钱作为要求,700多亿现金流不能躺在账上……要转换为研发投入,来形成智能技术竞争力。
理想对华为的担忧有依据吗?
华为的确展现了超强的韧劲和实力。
最直观且最近期的例子,就是重新花5亿研发,把去年出师不利的M7车型“起死回生”。
截止国庆假期结束,上市20天左右的新问界m7,累计5万订单。
华为“恐怖”之处在于,想要对不成功车型改款起死回生的车企很多,有一些也很舍得花钱。
但像华为这样清楚地知道之前是哪里出问题了,然后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次性补齐核心产品力的,寥寥无几。
体现在问界M7上,是在车辆底层重新设计了白车身,提升了原赛力斯平台的安全性以及空间利用率,以及在产品层面,放弃了“宜商宜家”的策略,全面向家用需求倾斜。
举几个例子。首先是问界新M7,将主打车型从6座改为“大5座”。这也是在M7 2.8m左右的轴距平台上上,空间最宽裕,体验最好的座椅布局方案。
其次,是新M7在电动脚踏、前后排座椅按摩通风加热,以及后排标配双娱乐屏等等项目上一次到位。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产品力——华为的全栈智能化能力,包括鸿蒙OS支撑的智能座舱系统,以及华为自研的ADS2.0高阶智驾方案。
智能座舱,属于华为传统优势手机业务的“外溢”,自身就带着“自主操作系统”的光环。而且的确去年问界M5车机交付,的确给出了业界最操作最丝滑、响应最迅速,而且生态最丰富的车机体验。
智能驾驶层面,华为在今年多方媒体实测及用户反馈中,都得到了积极评价,尤其是追平并有所超越长久积累的小鹏、蔚来等等老玩家。智能车参考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体验实测:
智能车参考
,赞86
当然,华为今年来势汹汹,问界的“势能”很大一部分也来自余承东那句“遥遥领先”,突破了科技圈车圈,成了全民津津乐道的一个名梗。
而华为也很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以及热点事件进行营销。
华为的营销能力有多强。理想汽车的大股东——美团创始人王兴实际早有预判,就在华为正式入局智能驾驶喊出“绝对第一”之后,王兴就发文感慨:特斯拉(马斯克)终于迎来了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论是实力,还是“忽悠”能力。
所以总的来看,李想对华为的担忧,并不仅仅局限在问界M7这一款车上,而是出于对华为整体技术积累、研发实力,以及管理运营体系的认识。
更何况,在华为Mate 60手机的巨大突破之中,华为这几年玉汝于成的努力,在舆论场上迎来了新的高潮。
即便华为不造车,但有华为方案、有鸿蒙车机的车,就等同是“华为牌”智能车。
华为“造”什么,花粉就买什么。
当然,对垒华为,此时此地此身的理想,其实也并非不占优。
L系列的产品力和销量证明都放在了这里,理想手中有的是好牌、得天独厚的资源。
理想有哪些好牌、资源?
理想之于华为,目前有制造能力、有销量证明、有产品口碑,以及已经形成的品牌势能。
特别是品牌方面,比“不造车”的华为,能够实现更大的资源聚焦,可以始终如一巩固好“理想”、“移动的家”的品牌印象。
而华为,问界品牌刚刚立住,后面资源可能又要投入“智界”、“X界”,力不能作用于一孔,40多年的华为品牌,实际要在车上实现转换,并不简单。
而理想之于华为,目前最明确处于“劣势”的,可能只是华为“遥遥领先”的智能驾驶。体现在理想起步稍晚,累计投入不如已经跑了很多年的小鹏、华为。自然在落地速度上,也相应的延后。
前面说过理想将今年年底的目标改成了推送通勤NOA,而之前说的城市NOA推送,则延迟到了明年一季度。
但理想后发,也有后发的优势,因为拥有了对挑战和问题,最成型最成熟的前人解决思路和经验,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理想在智能驾驶方面的加速超车,实际也有明显的现有条件。
首先理想的智能驾驶研发基础很好,软硬堆栈都有。团队方面不但有自己在战火中培养出来的中坚,还有外部引入的技术大牛。
其次,套娃式造车,也利于数据传感方案统一和迭代。
此外相比一众付费才能体验的友商,理想完成了智能驾驶功能的标配,无形中让每一位车主都成为了智能驾驶数据的贡献者和使用者。
随着理想销量和交付体量的增长,数据闭环就会加速,在AI算法模型的体系中,具备了数据飞轮需要的要素,绝对不容小觑。
最后,当前的理想,还有最直观的资源优势:
有钱。手中握有稳定充裕的现金流,如战略会所言:“账上趴着700亿”。
而且理想战略会上也明确:“要花钱,把700多亿持续转化成竞争力”。
具体执行层面,理想已经从找人开始,智驾团队从去年的600多人,扩充到如今的800多人。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信号。据36氪报道,理想刚刚将负责感知和系统的负责人晋升为副总裁。
而据之前理想汽车组织调整透露出的信息,感知算法负责人应该是常黎,负责系统的未透露。
这表明,目前理想汽车智能化组织架构形成了这样的格局:
早期总负责人范皓宇,现在是高级副总裁,任首席架构师,主管产品线。现在智能化研发工作,由华为出身的谢炎负责,任CTO,总领智能化研发,包括OS在内。
谢炎之下有数名高级VP,其中负责负责智能驾驶板块的是郎咸朋。不过从谢炎过往经历来看,优势在于OS系统的打造,智能驾驶还是郎咸朋负责,郎咸朋出自中国自动驾驶黄埔军校百度Apollo,其后跟随理想从ONE开始奠定江湖地位。
感知算法负责人常黎,之前就是向郎汇报的。而现在将这一层级的负责人提拔晋升到VP,似乎也说明整个理想智能驾驶部门的层级和权重,都大大增加了。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理想,和比亚迪尽管绝对体量上相差不少,但在发展势头和相对阶段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产品成功销量起飞,并且资金充裕。现在的首要任务,都是把钱变成人才,补齐智能化能力。
而比亚迪王传福对于人才有过独到的见解:
“一分钱一分货”,40万的人干不了70万的活。
不知超级产品经理李想,在这次战略会之后,是否会在智能驾驶人才、AI人才上,更疯狂出手,成为AI人才江湖中最大的变量?
当然,理想汽车,现在确实也是AI大牛和人才一个不错的潜力股。
你说呢?
- 图森无人车回应一切:转型AIGC游戏是为了活下去2024-09-18
- 每天花掉1个亿,王传福硬砸智能驾驶2024-09-06
- 80后女生上位长城CTO,魏建军亲自官宣2024-09-04
- 小米汽车越火爆,极越越怀才不遇2024-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