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Momenta右舵布局意外曝光

一凡 发自 左侧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L2和L4的技术头部今年卷什么?全球化。

其中一个共同点是,右舵市场

今年以来,不管是主机厂,还是供应商,或者Robotaxi玩家,都在加速部署或上车右舵车型,包括国内小鹏和萝卜快跑,以及大洋彼岸的Waymo和特斯拉。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近期最引发热议的玩家,是即将正式落地Robotaxi的特斯拉,这意味着其今后也将在L2和L4双线并行,开启“两条腿走路”。

而几乎和特斯拉前后脚,同样“两条腿走路”的Momenta也无意中曝光了相关布局。

头部玩家,开卷右舵

从L2到L4,全球技术头部的新一轮竞争正在打响。终极的智驾泛化从“全国都能开”卷向“全球都能开”。约占全球1/3人口的右舵车市场已成为破局点。

首先是L4明星,Robotaxi头部两强,萝卜快跑和Waymo,先后入局右舵市场。

据香港有关部门发言人表示,萝卜快跑从去年12月起就在当地开启L4级自动驾驶测试,到5月初安全行驶里程已超14000公里。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与此同时,据《科创板日报》报道,萝卜快跑还有意布局日本市场。这意味着中美Robotaxi双雄,有望迎来同场竞技。

因为就在今年4月,Waymo正式开启出海,首站落子东京。初期将会是“有人驾驶”,由人类司机开着车在东京绘制城市3D地图,同时收集专业驾驶行为数据,让算法针对右舵市场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地的交通情况。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另一边,具备全球战略和能力的L2级头部玩家也已经在开卷右舵车型的量产智能辅助驾驶。目前已观察到能跑通右舵车的只有“特小魔”三家。

首先是特斯拉,渐进式智驾路线大魔王,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落地FSD,还在全球布局Robotaxi。最近放出的FSD在澳大利亚的测试视频,特斯拉首次展示了右舵能力: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然后是小鹏汽车,新势力智能辅助驾驶标杆,今年提速出海,2月先是在英国开启了右舵版小鹏G6预售,紧接着3月又将右舵版X9批量发往泰国,这两款车型今年下半年还将在印度尼西亚投产。

而另一位是Momenta,拥有多重身份的技术狂魔。不仅跟特斯拉一样,既做L2量产方案,又布局Robotaxi,还都只做类似安卓一样的供应商,他的技术实力展示通常意味着大把客户的商业落地。日积月累之下,Momenta客户不乏全球车企巨头,但量产节奏却又捂得严严实实。

不过,智能车参考还是从其上海车展的展台视频中,发现了蛛丝马迹。

Momenta右舵布局曝光

注意看,视频中的这个男人叫Lei,他是Momenta的员工,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介绍本人对智能辅助驾驶从“不太信任”“刮目相看”的过程。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态度上的转变,源自其本人的亲身实践。他体验过Momenta的智能辅助驾驶后,发现系统能准确地传递给其大量道路信息,包括红绿灯、位置信息和高速路况: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小Lei忍不住为其点赞:

我认为系统比很多本地人都了解这座城市。真是斯巴拉西!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可以看到视频中的车辆就是一辆右舵车,只不过车标被挡住了,猜一下这台车是哪家品牌?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还真不太好猜出来,就算把范围缩小到日本本土车企,那选项都有三个。是的,日系三强丰田、本田和日产,都是Momenta的合作伙伴

最近行业热议的两大合资爆款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都是来自Momenta供应,本田也在上海车展表示,将携手两大中国AI明星增智慧,DeepSeek赋能座舱,Momenta辅助驾驶护航。

如果把目光跳出日本,放眼全球,Momenta的合作伙伴就更多了,朋友圈东起德国斯图加特,西至美国底特律。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仅在上海车展期间, Momenta就与七大品牌建立了合作,这些品牌来自全球不同地区,隶属不同阵营,包括德系豪华奥迪,美系巨头通用,合资先行者上汽大众以及自主品牌智己。

行业直呼,Momenta已成为「全球品牌的共同选择」

能够赢得国际大厂的认可,核心原因自然是Momenta具备出色的技术实力。

Momenta最早洞察到了数据的价值,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持L4,继续运营Robotaxi,探索自动驾驶技术上限。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另一方面,通过发力L2,量产智能辅助驾驶收集数据,转动起数据飞轮,加速飞轮大模型迭代。今年就会推出第六代飞轮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打造。

因为强化学习引入了闭环训练机制,系统可以在数据构建起的模拟环境中自主探索,系统会根据奖励函数,从安全性、舒适性和效率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中获取反馈,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

因此,系统就能够从场景中,学到背后本质的驾驶逻辑和思维,算法泛化性更强,能应对没见过的长尾问题。

所以说Momenta此时开卷右舵,走上更大的舞台,可以说是顺应天时人和,海外大厂好评和技术水平兼备。

展望未来,Momenta出海或许还具备更大前景。

据介绍,Momenta很早就推出了“无图”NOA,打破了高精地图对应的地域限制,切实做到了全国都能开。随着全球化战略推进,Momenta的解决方案还将成功落地到欧洲、澳新、中东、日本等市场,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全球都能开”。其中澳新和日本就是右舵市场,这就对上号了。此外,Momenta还有欧洲客户,比如奔驰、奥迪和大众,欧洲和中东的故事,已经写下序章。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这意味着Momenta和特斯拉,两大走「渐进式路线」的自动驾驶玩家都已将量产节奏推向全球,他们的阳谋再也藏不住了:

能跑智能辅助驾驶的地方,就能跑Robotaxi。其量产车布局全球,Robotaxi将来也会跟上。

两大玩家也在近期透露了最新进展,特斯拉Robotaxi还未在美国正式上路,就已经谋划布局中东。

Momenta CEO曹旭东此前也在上海车展表示,即将在今年推出行业内首个前装量产的Robotaxi方案,依托“无图技术”,可实现在各国不同城市道路环境中的快速适配。紧接着,Momenta就与全球网约车巨头Uber达成战略合作,将于明年年初在欧洲正式启动Robotaxi商业化运营,覆盖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国际市场。

L4紧随L2,也要迈向高价值区域了,Momenta正在双腿并行走向世界。这也显示出中国AI不仅在深度上求索未知,也正在广度上丈量全球。

One More Thing

Waymo和萝卜快跑出海元年,都率先瞄向了日本市场。这实际上并非巧合,而是与需求有关。

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存在需求,Robotaxi能够补充相关劳动力。Waymo在日本的合作伙伴,出租车平台Go董事长川端一郎则认为,在日本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Waymo的无人驾驶技术有望在未来保障出行

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经济价值的追求,日本的出租车和网约车价格,即便与中国一线城市相比,也要高上许多。

全球化的智驾公司怎么可能没有“右舵车”?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