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若朴 李林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007年11月,40岁的德裔美国人特龙(Sebastian Thrun)身着蓝色长袖衫、头戴白色渔夫帽,站在加州荒凉的沙漠里。

第三届DARPA无人车挑战赛正在进行。特龙期盼他改造的帕萨特,不要再次撞上另外一株仙人掌。

最终,特龙带领的斯坦福团队,以0.5公里/小时的劣势落后于CMU获得第二。上一届比赛(2005年),特龙和斯坦福团队第一,CMU第二。

尽管没能卫冕,但丝毫无损于特龙在无人车领域的名气。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赛后不久,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找到特龙,想让他造一辆能在加州街道上行驶的无人车。特龙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当时特龙自己也不相信无人车能跑在大街上。还好佩奇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二年夏天说服特龙加入Google。

从那时开始,Google无人车项目一路成长,逐渐变成现在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无人车公司:Waymo。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特龙在内,一些Google无人车团队的大神,包括负责人、工程师们选择离职,开始在无人车领域创业。

以如下五家最为知名,他们是Google系无人车“创业车队”。

Voyage(voyage.auto)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特龙

从Google离职后,特龙创办了在线教育公司Udacity。

去年9月,Udacity推出自动驾驶课程,这个课程由特龙亲自设计,共包含3个学期,总计12周,需花费2400美元。据他当时的说法,“当你学完整个课程后,你就能够站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前沿”。

都以为Udacity只是为了挣一波快钱,没想到半年之后,Udacity宣布成立无人车出租公司Voyage。原Udacity副总裁Oliver Cameron,出任无人车公司CEO;原Udacity软件工程负责人Warren Ouyang(欧阳)等也作为联合创始人加盟。

今年4月成立以来,Voyage还没有传出融资的消息。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Voyage的无人车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Voyage是从Udacity拆分出来的公司,但特龙却公开声称:“由于个人冲突,我丝毫没有参与Voyage,祝福Oliver和团队”。

特龙这个声明耐人寻味。

作为Udacity的董事长,特龙目前还积极参与了另一家出行公司的创业:Kitty Hawk(kittyhawk.aero),这家公司的主业是制造飞行汽车。

Otto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莱万多夫斯基

如果发展的好,Voyage的业务会跟Uber正面竞争。但Uber现在满脑门子都是跟Waymo的官司。起因都是Otto。

Otto正式的名称其实叫做Ottomotto。2016年1月,Google无人车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负责人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Google地图及摩托罗拉移动产品负责人Lior Ron等四人,离职创办无人卡车公司Otto。

当年8月,Otto宣称已有90多名员工,工程师来自Google 、苹果、特斯拉、罗技、斯坦福大学等。当时Otto的无人卡车已经可以完成L3级自动驾驶。

也是在8月,Uber斥资6.8亿美元收购Otto。按照当时的说法,收购之后Otto将保持独立,但莱万还要同时负责Uber的无人车部门。

关于这场收购,众说纷纭。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好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

Waymo一纸诉状把Uber告上法庭,而且还指名道姓的说莱万离职之前,下载了9.7GB的Waymo无人车机密文件,包括蓝图、设计文档、测试资料等。最核心的问题,是Uber无人车的激光雷达(Lidar)使用了与Google类似的方案。

这之后,官司持续发酵,目前的结局是:莱万5月底被Uber解雇。不到一个月后,当年力主收购Otto,与莱万称兄道弟的Uber CEO卡兰尼克宣布辞职。这场官司还没有最终结果,而Otto这个品牌已经消失在Uber之中。

Nuro(Nuro.ai)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朱佳俊

2005年,朱佳俊从复旦毕业。

两年后,他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期间在Google街景团队实习,搞出“click-to-go”的新想法,并获得专利。2008年,朱佳俊正式加入Google,并成为Google无人车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

去年8月,Google无人车团队首席软件工程师朱佳俊,以及Google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负责人、首席工程师Dave Ferguson一起离职,创办无人车公司:Nuro。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Nuro是一家格外低调的公司。

所以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拼凑关于Nuro的样貌。例如:这家公司的目标是L4级的自动驾驶,他们希望在2-4年内推出首款无人车,另外Nuro还计划基于其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积累,构建一系列AI驱动的产品。

据此前Nuro产品主管Michael Hanuschik透露,Nuro已经拿到投资,但他们没有透露详细的情况。整个公司仍然被神秘的色彩笼罩着。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当时还在Google无人车团队的朱佳俊展望未来时说:“到那时,人们花在开车上的时间可以用来打电话、工作、吃饭、睡觉whatever;由人工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将不复存在”。

目前Nuro已经拿到加州的无人车路测许可。

Aurora(aurora.tech)

和Nuro团队几乎同时从Google离职的,还有Google无人车项目当时的CTO:Chris Urmson。而且和创办Nuro的Ferguson一样,Urmson也是出身CMU,然后加入Google无人车团队。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Chris Urmson

2013年,特龙从Google无人车团队离开后,Urmson接管了他的工作。

2015年,Google为无人车项目指定了一个来自现代汽车的CEO,Urmson专任CTO,坊间传闻他对这个变动非常不满,最终演变为2016年初他和拉里·佩奇大吵一架。所以,最终当Urmson从Google离职时,并没有太多人感到意外。

去年12月,Urmson的下一步终于明晰。

他也投身于无人车领域展开创业,Urmson给自己新的自动驾驶公司起名:Aurora。(嗯,跟那首老歌《欧若拉》一样)。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除了Urmson,Aurora的创始团队还包括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负责人Sterling Anderson(现担任CPO),Uber无人车研发部门ATC匹兹堡分部自动驾驶负责人Drew Bagnell(现担任CTO)。

Aurora团队一半在CMU所在地匹兹堡,一半在加州Palo Alto。这家公司成立以来,累积获得610万美元的融资,后续的融资也在进行之中。

Aurora并不打算自己造车,而是希望与汽车厂商展开合作,设计和研发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这家公司目前聚焦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远景目标是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

相对而言,Aurora也是一家低调的公司,但仍然经历了小小的风波。

类似于Waymo和Uber的故事,今年1月,特斯拉将当时还籍籍无名的Aurora告上法庭,指责Sterling Anderson窃取了公司机密,指责他从特斯拉挖人。不过幸运的是,由于特斯拉撤诉等原因,这个风波总算已经平息。

Argo(argo.ai)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Bryan Salesky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Bryan Salesky也是2016年从Google无人车团队离职。离职之前,他担任Google无人车硬件开发总监。

除了Salesky之外,Argo的另一位创始人Peter Rander,之前是Uber无人车部门的高级工程师。

Argo也是一家总部位于匹兹堡的公司。

这家公司今年初才成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2月,福特宣布10亿美元投资Argo,这家创立不到三个月的公司,成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实际上,福特决定投资时,Argo还没有什么软硬件产品能拿出来。

可能福特在践行那句话:投资就是投人。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这只是一辆福特无人车

作为福特无人车计划的一部分,Argo将负责开发无人车所需的软硬件,而且保留高度的话语权。

Salesky不会说福特的“2021计划”是为Argo AI的工作定死了一个截止线。“当它该准备好的时候就会准备好。“Salesky说。判定技术是否准备就绪最重要的指标,是数据证明Argo AI的系统已经能在表现上媲美或超越人类司机。

“未来10年无疑是自动驾驶主宰的10年。自动驾驶对于福特100年的生产线的影响将是重大的,对社会的意义也不亚于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当时的福特CEO表示。

小结

一个Google无人车项目,至少分化出五家无人车创业公司,而且上述这些无人车领域的创业者,不少还有参加DARPA无人车挑战赛的背景,当然有CMU背景的也不在少数。而他们的创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人车的火热。

昨天量子位刊发了一篇李开复的报道

李开复在报道中直言:在无人车行业,不管公司大小,人才离职创业的事情太常见了。“现在这个领域什么都在水涨船高,大家都觉得无人驾驶公司应该是一亿美金起跳”,李开复说。

尽管火热如斯,无人车还在起步阶段。未来还会有大公司投入这个领域,也不断会有创业者发起新的挑战。

【完】

更多内容,还可以关注量子位微信公众号:QbitAI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