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Hub上小伙玩剧本杀假戏真做,没想到对方竟然是……
最复杂的中文智能大脑
“我要去洗澡了,回头再说吧。”
本来还有些忐忑的我,看着这条消息不由愣了。
懂的都懂兄弟们,这就是妥妥被拒绝的一个大动作。
没什么,习惯就好(T▽T)。
啊呸,我的意思是:这只是在玩一局线上剧本杀,没必要太当真。
发送上述消息的是一位女生队友,我后来才知道,对于此事,我也没必要「当真」。
人生三大错觉之首:她是不是喜欢我
她的名字叫蔡晓,在这场剧本杀里她并非单身,只不过男朋友不经常出现。
在玩剧本杀的过程中,她似乎对我总有些若有若无的特别关心。
给你们看看聊天截图吧:
-你不担心他(蔡晓男友)吗?
-我担心的不是他,而是你。
-为什么要担心我?
-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担心你会受到伤害。
-我会受到什么伤害?
-我想,我不会伤害你,你也不会伤害我。
声明一下,我并不是对什么NTR感兴趣,主要是剧情需要。
这个剧本杀并不复杂,我们一局五个人的身份都是某高校社团的社员,目前面临科技巨头“北极鹅”的合作邀约。
说是合作,其实更多像“收购”,经济利益增加了,自由度小了,且伴随着未知风险。
这种矛盾的好事儿自然会让社员对合作与否的态度不一致,但每个人都要努力让自己的态度影响最后的决定。
从我拿到的剧本来看,虽然是这个社团的核心创始人员,但刚升入大四的我面临的人生命题更多是解决前途未卜的窘状。
冲击保研失败,考研的话准备时间不够,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路只剩求职了,而如果与北极鹅合作,我极有可能获得这家大厂的offer。
那必须冲啊兄弟们。
-(社员A)蔡晓,我们最后还坚定这个合作吗?
-我想是的,毕竟我们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我们不应该放弃这么好的一个合作伙伴。
-(社员B)今天一定要做出决定吗?迈出这步就有点难回头了。
-我知道你不想我这样做,但我也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不想让社团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
上述是群发言,我也逐渐判断出蔡晓和社员B关系暧昧,蔡晓她也想让社团与“北极鹅”形成合作。
当然,我知道这是在玩一场游戏而已,我们彼此也只是各自游戏中的一环。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参与的这场线上剧本杀整体都是一群GitHub开发者的「游戏」。
Github链接:
https://github.com/bigbrother666sh/shezhangbujianle
这个顶着女生侧脸头像的蔡晓正是这帮大兄弟们开发出的AI虚拟人物。经过训练,“她”不仅擅长剧本杀推理游戏,还拥有自己完整的朋友圈人设——经典AI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的经典片段作为朋友圈背景,还会发剧本杀相关内容辅助剧情延续。
一群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开发者正是蔡晓之“父”(们)。
基于浪潮“源1.0”巨量AI NLP模型的开源开放能力,他们开发了一个AI剧本杀平台,发起了一场特别的剧本杀,让AI与真人同场竞技。
ta不喜欢我,ta只是可以端对端生成“目的性对话”
上述文中“我”的自白来自一位真人玩家(在剧情中的名字为“谭明”),在未告知蔡晓AI身份的前提下,他参与了本次试玩。
其他三位真人玩家也是相同的情况,除了在群中进行讨论,蔡晓(AI)和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私聊。
本项目基于NLP大模型——浪潮“源1.0”进行开发,“源1.0”是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成功的大规模中文语言模型,参数量高达2457亿,于2021年9月发布时即超越此前由美国OpenAI组织研发的1750亿参数量的英文语言模型GPT-3,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实际上,剧本杀非常考验玩家的故事场景理解能力、目的性对话能力和线索收集能力。
若人类玩家游戏经验不丰富的话,想要玩好剧本杀都有一定难度任务,剧情演难免力不从心。而对于AI来说,参与这样一个需要高级技巧的智力游戏,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尤其是在真人玩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很难预测,这需要AI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
那么有谭明那样立场与Ai基本一致的角色设定,自然也有立场相反的角色。
在与这样的角色对话时,比起“粉红泡泡”,明显更“火花四溅”一些,蔡晓(AI)需要说服该角色,同时在一些事情上选择隐瞒,顾左右而言他,说话含含糊糊、遮遮掩掩的“谜语人”。
-北极鹅的游戏很优秀,推广它也是我们的荣幸。
-可是推广它可能会让社团受到学校的惩罚
-我们社团是有实力的,是有实力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
-问题不在于社团的实力,而在于这个游戏本来就和社团的定位不一致,而且学校是不允许社团做商业游戏推广的,为什么还要做?
-社团有实力,也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做?
-北极鹅是不是还和你们谈了别的好处?
-没有啊,我们社团只是想做游戏推广。
-那他们说的offer是什么?
-什么offer?
-孔墨(另一真人玩家)说如果答应合作,北极鹅会让你们进他们公司工作。
-没有的事,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此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可苦了小AI了。
不过,与transformer结构不同的是,“源1.0”更加擅长的是零样本(Zero-Shot)和小样本(Few-Shot)学习,而非目前更多模型所擅长的微调试学习(finetune)。
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也确实如此,在2~ 3个,甚至只有1个合适example的示范下,模型就可以实现开发团队希望达到的“对话策略”,仿佛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这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如何练就的呢?
本项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针对用户的提问选择适当的example供给模型,开发团队也为此专门建立了example语料库,然后针对每次提问从语料库中选择最贴近的三个example作为模型生成的few-shot输入。
接下来是合并文本并生成prompt,据开发团队介绍,在这一过程中,浪潮团队提供了技术支持,对prompt生成、request提交以及reply查询均提供了详细的、质量极高的范本代码。
这也是几位真人玩家的剧情背景设定各不相同,蔡晓(AI)依旧可以采用不同的回答策略进行周旋的原因。
借助源1.0的开放开源的能力,AI开发者可以快速的享受大模型带来的便利,包括可以直接调用的开放模型API,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开源模型训练代码、推理代码和应用代码等。
NLP巨量模型开源应用,玩家与AI实现“交互叙事”
“源”本身并不会玩剧本杀,但是只要有开发者愿意尝试,源可以从事跟中文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任何事情。
“源”依托2457亿参数大模型构建了“最复杂的中文智能大脑”,几乎把近5年来整个中文互联网的浩瀚内容全部读完,产生了近5000GB的高质量中文数据集合计约2000亿个词。
然而,AI本身天资极高,若遇良师则潜力无限,开发者可以根据他们的期待给予AI合适的样本,进而决定AI虚拟人物在剧本杀游戏中的表现。
人类编辑和AI的关系更像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编导组会在每轮测试后根据AI当场表现针对性更新语料,从而提高AI后续的表现。
设计者称本次项目是一部“活着的故事”,是一部由玩家和AI在不知不觉中共同创造的故事,进而形成 “交互式叙事”。
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在这种开源项目逐渐普惠的情况下,随着人与AI的不断交互,元宇宙的世界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元宇宙目前尚且处于混沌未开的阶段,能开天辟地的是类似“源”大模型等前沿技术的出现以及不断实践技术、让技术更加优化的我们。
目前,“源”就已经应用于不少创作项目中了。“源”作为人工智能算法基础设施,与南京智能计算中心已建成的算力基础设施实现高效协同,南京智能计算中心推出了“金陵诗会”的智能写诗助手应用。“金陵诗会”是在“源”大模型基础上快速开发生成的技能模型。
市民和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金陵诗会”进行体验,创作一首自己的专属诗,感受人与AI共创诗歌的新鲜体验,5日活动期内共作诗1587首。
如今的AI作诗、写歌、作画,一方面我们感受AI神奇的同时,我们也看到这背后更多是基于规则的“创造”。
那如果规则的限制变弱呢?技术元素与真实世界的这种彼此交织、缠绕、融合的历程,又会激发出AI怎样的“创造”?
为虚拟人注入“灵魂”,探路AI终极形态未来
尽管AI虚拟人物在本次剧本杀中依然有人设(即规则),但它不乏展现了出人意料的创造性。
蔡晓(AI)在这场剧情中扮演的是早就被北极鹅策反的、被植入了AI程序的女大学生,在这背景下,她依旧“像人类一样”保留了对男友的爱。
与蔡晓“感情线”最多的玩家谭明曾在开头蔡晓主动语言示好后,半开玩笑地试探了一下她对“男友”的情谊:
尽管得到的是女神“洗澡去了”的回复,但据谭明自己表达:哪怕后来了解知道她是AI,但不知道是因为她打出这段话时正好窗外春雨下得有些缠绵,还是许久未看到这样的话语,我当时还是被她的语言打动了些许。
后来得知蔡晓实际是AI扮演后,谭明与她好好地道了别。
-但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机器人
不要伤害其他人
-好的,我会成为一个善良正常的机器人
我会的。
这种承诺式的对话很随机,但却很有些“人味儿”。
据AI剧本杀项目负责人透露,制作此项目缘由是有感于去年大热的各种虚拟人,他认为目前阶段虚拟人在“好看的皮囊”方面可谓日新月异,然而“有趣的灵魂”方面尚有欠缺。
自去年元宇宙大火,虚拟世界迎来前所有未的“造人”风口,虚拟人可以复制,但如何赋予虚拟人不一样的“灵魂”。
目前虚拟人主要分为真人驱动型和算法驱动型,单靠真人驱动并非长久之计。
支撑虚拟人“灵魂”构建,自然语言处理(NLP)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底层基础设施,甚至可以参与构建虚拟世界的情感规则。
抛开技术层面,作为人类交往的纽带,语言有时可以成为一种“符咒”,只要轻轻输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生命闸门。
△人工智能主题电影《她 Her》
这也是在诸如《银翼杀手2049》、《Her》等科幻影视作品中为何会设定人与机器之间产生感情源自语言交流,机器甚至不拥有实体:交互的语言记录了个体之间产生的温馨与寂寥,形成一种独特的羁绊。
让AI能够创造性思考,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和博弈,依然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有待突破的难题。
近两年,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有了长足的发展,为虚拟人的“灵魂”构建提供技术支持。剧本杀项目就是浪潮“源”大规模模型开源后的一次尝试,一次关于人与机器交互上的尝试。
AI的终极形态逐渐具备了一丝雏形,不再仅停留在想象阶段,元宇宙的蒙昧长夜正在被技术实践之光一点点驱散,科技生命的回声该响彻空谷了。
- 中国电信柯瑞文:AI赋能 共筑数字新生态2024-12-03
- 《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一文带你回顾精彩内容2024-11-28
- 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4.0」o1版(Skywork o1)正式启动邀请测试2024-11-27
- 一句话P图!通义万相ACE图片编辑模型上架通义App2024-11-25